中資“買買買” 德國喜憂參半
發布時間:2016-10-13 瀏覽次數:4246發布時間
來源:參考消息網
德媒稱,中國“十一”小長假結束之后,德語媒體最關注的中國經濟話題,除了股市重新開盤之后的表現之外,就是三安光電有意收購德國百年老店照明企業歐司朗(Osram)的消息了。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0月11日刊登題為《中資“買買買” 德國喜憂參半》的報道稱,10月9日一期的《新蘇黎世報》先是簡短敘述了消息的背景:7月份,歐司朗旗下的子公司朗德萬斯已經以4億歐元的價格出售給了中國的一個財團,現在新的投資者又來敲門了,而且這次的收購目標則是整個歐司朗。據悉,半導體企業三安光電有可能愿意以70歐元每股的價格收購歐司朗股份。
作者感慨道:“中國企業對于收購德國企業的饑渴顯然是無止境。根據安永會計事務所(Ernst & Young)的一項研究統計,上半年內中國投資者收購了37家德國企業--這創下了歷史紀錄。2015年,已經有39家德國公司被中國企業收購。而投資總規模擴大得更為強勁:2015年的投資總金額是5.26億美元,而今年前六個月的數字就已經達到108億美元。”
面對這樣的“搶購熱潮”,德國方面并非毫無顧慮。文章接著寫道:“至今最大規模的收購案,即中國家電巨頭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Kuka)的事情,已經給德國政府敲響了警鐘。因為庫卡被視為工業4.0的關鍵企業,擁有德國工業界的敏感數據。經濟部長加布里爾試圖說服德國本土企業出手參加競購的努力徒勞無功。由于來自亞洲的報價高不可攀,德國本土企業紛紛選擇放棄。對于許多德國企業來說,尤其是在機械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領域,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因此這些德國企業都不希望跟中國方面發生不愉快。”
最終經濟部還是不得不給這一收購案亮起綠燈,現有的歐盟法規不能為政府提供亮紅燈的法律依據。而對于眼下的歐司朗收購事宜,因為中方尚未發出正式的報價要約,柏林方面也暫時沒有出面表態。然而歐司朗由于為不少汽車企業提供LED照明芯片,還為智能手機生產半導體元件,所以其重要地位也是不言自明。
《新蘇黎世報》的文章接著指出:“這次對歐司朗產生收購興趣的三安光電之所以引起人們的疑慮,是因為它在另外一樁收購案中扮演了不透明的角色。先是三安取消了在德國半導體工業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一筆大訂單,導致后者的股價暴跌至谷底。緊接著另外一家中國投資商的收購要約就送上了門。
因此,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DI)國際市場部主任施特拉克(Friedolin Strack)對《新蘇黎世報》指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消除雙方在市場準入方面的不對稱:“我們德國企業在參股中國企業時,要面對各種限制、技術轉讓規則條款還有諸多定額。”德方必須敦促中國消除這些投資壁壘。
而德國財經資訊網站finanzen.net則從純財經專業角度分析了中國企業對歐司朗的這一收購意向。財經評論員Florian Westermann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對于西門子總裁凱瑟爾(Joe Kaeser)來說,這可能是個以既維持風度同時又利潤豐厚的方式去甩掉手中殘存的這個昔日子公司股份的好機會。在三年前歐司朗單立門戶之后,西門子還持有足足17%的股份。況且凱瑟爾和歐司朗總裁博林(Olaf Berlien)之間也早已翻臉,起因是2015年11月后者公布的企業重新定位方案。股市對此反彈劇烈,歐司朗的股票一度暴跌。令凱瑟爾惱怒的是,西門子手中持有的歐司朗股份市值在一夜之間就縮水了2.6億歐元。”
因此這位財經評論員認為,如果三安光電收購歐司朗的意向屬實,那么這最終很有可能會成為一樁兩廂情愿的交易:“這些(關于收購的)傳聞令歐司朗的股東們——估計也包括凱瑟爾——臉上放光。在消息曝光后第一時間出手買進歐司朗股票的投資者,目前已經可以看到股價上漲了150%。如果關于歐司朗的并購大戰真的打響,那么股票的暴漲還遠遠沒有到達頂峰。